layer slider
layer slider
layer slider

网站首页 > 资讯动态 > 中国活字版印刷术的发展史

印刷知识

中国活字版印刷术的发展史

编辑:管理员    时间:2016/1/25 17:26:56


  北宋庆历年间(1041~1048)毕昇发明了活字版。其活字用胶泥制成,“火烧令坚”,按韵存放。排版时用一铁版,上布松脂蜡、纸灰等混合物,置铁范,依次密布活字。排完一版后,加热铁板使松脂蜡等熔化,覆平板压字面使活字牢固,版面平整,即可用于印刷。印后,再用火加热,取下活字,贮存原处,以备复用。这一发明包括活字制作、存放、排版、拆版、还字等完整的工艺。

  毕昇的发明,使书籍印刷效率大大提高,为印刷史上里程碑式的转折。1989年5月于甘肃武威出土的12世纪中期的西夏文活字版印品《维摩诘所说经》,及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相关实物,均为毕昇活字版印刷的明证。1993年,宁夏贺兰县一古塔中,发现9册蝴蝶装西夏文木活字版印本《吉祥皆至口和本续》,证明12世纪后期木活字已广泛使用。13世纪初,古代维吾尔人用回鹘文木活字印书,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活字。现存活字实物近千枚。

  元大德元年(1297),时任旌德县尹的王祯,设计了完整的木活字版工艺,包括活字制作、排版方法、轮转排字盘、按韵存放活字等,并撰写《造活字印书法》一文,成为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。元大德二年(1298),用这套木活字排印了《大德旌德县志》。据王祯《农书》记载,在他之前有人曾用锡制活字,这是金属活字的开端。到了明代,铜活字版大兴,今存铜活字版印本百余种,印刷地区有常州、苏州、南京、杭州、建宁、广州等,以无锡锡山华氏和安氏最知名。

  无锡华燧的会通馆,于明弘治三年(1490)印铜活字本《会通馆印正宋诸臣奏议》150卷。据记载,华燧的铜活字本约15种。无锡安国的铜活字印本也有十几种,以方志最为闻名,如《吴中水利通志》、《东光县志》等。金属活字版印刷的关键技术是印墨。早在宋代,就开始用铜版印刷钱币和广告,证明当时已解决了金属版的印墨技术。从明代铜活字印本墨色证明,当时已有精良的金属版用墨,这种墨应为油性墨。

  进入清代后,活字应用更广,泥、木、铜制的活字皆有。最闻名的是皇家出版机构武英殿的铜活字和木活字印刷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武英殿开始刻制铜活字大小各一副约10万枚。到雍正四年(1726),排印完成了铜活字印本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共64部,每部10,040卷,装5,020册。这样大部头的铜活字本百科全书,为中国印刷史上的创举。此书完整的一部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库中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开始,在四库馆副总裁金简主持下,武英殿又进行了一次木活字版印刷。经过三年工作,共刻枣木活字大小各一副,共计25万枚,排印出大部头丛书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》,几乎包括了经、史、子、集各个门类。乾隆四十二年(1777),金简编《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》,用木活字排印出版。此书全面介绍了武英殿的木活字排版印刷工艺,也可以作为朝廷颁布的活字版标准,是活字版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。

  中国活字版技术于13世纪初传到朝鲜半岛,明万历二十年(1592),又由朝鲜传至日本,以后又沿着丝绸之路传至西方。1450年,德国人J.谷登堡在吸收中国活字技术的基础上,首创铅合金活字,1455年印成铅活字四十二行本《圣经》。此后,这一技术得到很快发展,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。19世纪初,铅合金活字技术传到中国。

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

  • 濠星客服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